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English

当前位置: 扑咚娱乐网 >> 吕继宏

拉贝日记温暖地展现拯救陈海铃

发布时间:2023-05-25 13:09:13

《拉贝日记》温暖地展现拯救

《南京!南京!》让慰安妇直面观众。

《拉贝日记》中张静初惊恐的眼神。

影片《拉贝日记》于昨日起在滨城各大影院上映,而此前一周,陆川导演的《南京!南京!》一直是影迷关注的焦点。昨日,本报记者同电影公社近十名社员在新玛特影城观看了《拉贝日记》的首场上映,看片结束后,社员们发表了对《南京!南京!》以及《拉贝日记》的不同观感,而对于一周之内连续观看两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,社员们则纷纷感慨战争太悲惨,庆幸自己生在和平年代。 □首席记者穆晨曦

写实程度

《南京!南京!》★★★★《拉贝日记》★★★

观感对比

《南京!南京!》中,日军屠杀中国战俘时,有战俘喊出中国不会亡口号的写实场景,在1933年和1935年全国运动会上,代表东北沦陷地区参赛的运动员入场时,全场观众都在高喊中国不会亡! 。但片中出现日军用铁索拉倒街心矗立的孙中山雕像的场景,则被历史学教授指出并非史实,因当时日军一直标榜尊重孙中山,所以有关孙中山的遗迹并没遭到破坏,而且当时孙中山雕像安置在中央军校内,而不是大街上。另一个不够真实的地方是颇具日本文化色彩的巡城庆典仪式,这一情节显然更多地是为艺术服务而不是历史。《拉贝日记》相当于一部以约翰·拉贝的日记为蓝本讲述的历史,在国际安全区里,拉贝实际上是起到了代理市长的作用。相比《南京!南京!》,《拉贝日记》中存在不少戏剧化成分,比如张静初饰演的女学生竟能从日本军官的手里侥幸逃脱,拉贝等人与日本亲王在安全区前对阵,以及数百平民挡在安全区门前不许日本人进入的场景等等。

社员们看后认为,虽然拉贝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但他努力挽救了20多万中国平民的确是事实。而《南京!南京!》中则选择淡化拉贝,这一点引起了不少争议。同时,《南京!南京!》中的唐先生是以拉贝的秘书韩湘琳为人物原型,可历史上的韩湘琳不仅没有为了保护家人做汉奸,相反还协助拉贝救了不少人。

残酷程度

《南京!南京!》★★★★★《拉贝日记》★★★观感对比

《南京!南京!》中,有木架上悬挂的人头,海滩上堆着的成千上万的尸体,枪杀、焚烧、活埋等种种日军的残酷手段全部得以展现,街边上赤裸的女尸更是触目惊心。而除了屠城之外,电影还大篇幅地展现了慰安妇的命运和揭露慰安妇真相,甚至十分细节化,看起来十分残酷,绝对挑战人的神经。 社员暖暖表示,《南京!南京!》看起来非常压抑,但也正是因此才显示出真实感,而《拉贝日记》虽然也有战俘被杀的残酷场景,但大多数是结合纪录片镜头来表现屠城的景象,而且篇幅不是很多,是在正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。社员新新则认为,《拉贝日记》中虽然没有大量的屠杀场面,但还原了一个尽人皆知的历史暴行——日军军官杀人竞赛,片中将拉贝的司机也处理成被杀者之一,看到这种场景感到很震惊。

感人程度

《南京!南京!》★★《拉贝日记》★★★★观感对比

《南京!南京!》以冷冽的风格来表现真实,《拉贝日记》则以人性的温暖展现拯救,这恐怕是两片除了拍摄角度之外最大的不同。前者沉重压抑,论温情感人程度确实不及后者,后者真实地表现了夫妻之爱、朋友之爱,以及外国人与中国百姓之间跨越国籍的大爱,值得称赞。

社员小糯称,《南京!南京!》所表达的中国人的自救和日本士兵的人性抗争,与以往以大屠杀为主题的影片非常不同,看完之后能够让人的灵魂感到疼痛,为那些在屠杀中死去的同胞们疼,为幸存下来的人疼,也为那些还未泯灭人性的日本士兵们疼,人是战争中最可悲的牺牲品。《南京!南京!》中,拉贝一角老态龙钟,并在难民最需要他时出于自身考虑弃安全区而去。而实际上,拉贝离开中国的时候,安全区的秩序也基本稳定下来,拉贝并不是在安全区最需要他的时候决然而去,《拉贝日记》中无数中国难民出于感激向拉贝衷心道别才是史实。

张纯如曾写下南京人对拉贝的报恩行为,1948年,拉贝的遭遇(回国后被拘押审讯,病困潦倒)传到南京。当政府告知南京人民拉贝需要帮助的时候,反响极大。几天之内,大屠杀的幸存者就为拉贝募集了1亿元,当时大约相当于2000美元——这在1948年可不是一个小数字。 社员孙鸣鸿表示,拉贝临别时的送行场面非常感人,另一位社员鞠晓丽也认为,比起《南京!南京!》的写实风格,这样生动的故事令她感触更深。

执行标准厂家

smt贴片加工

防爆动力箱

叉车的型号

高纯氮发生器

友情链接